浅谈核雕的价值—从核雕《八仙过海》说起

2015-09-28 13:06 阅读:512

据考证,作为艺术品类的核雕,发轫于明代。明清之际,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没有大的发展,而小件雕刻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却是生机勃勃,橄榄核雕就是其中的一个特色品种。核雕艺术起步虽晚,却在中国传统艺术长廊上大放光彩,获得了“纳须弥于芥子”的美誉。作为一项工艺品,核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更具有诸多价值,赢得了无数国内外友人的关注。 

一、内涵深刻的文化价值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聚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核雕这一微小的物件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橄榄核雕《八仙过海(单粒)》为例,它的雕刻题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常见的八仙过海景象,以具体的人物展示了文化内涵、宗教思想和艺术气息。 

据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记载,八仙是指道教中的铁拐李、钟汉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这八位仙人。八仙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的八类人群,深得百姓喜爱。由于八仙都是凡人出身、通过积善积德而修道成仙,所以八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带有特别浓厚的民间性和人文性。

八仙的传说故事流传广泛,在中国民间可谓人人皆知。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八仙过海”。它讲的是八仙收到白云仙长的邀请去蓬莱仙岛观赏牡丹花,回来的途中分别凭借自己的宝物乘风破浪,成功渡过了大海的故事。后人因此衍生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成语,比喻各自拿出本领和办法,相互竞赛。

由于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八仙一直是核雕的主要传统题材。后来,有人在八仙过海中加了个聚宝盆。聚宝盆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宝物。周人龙的《挑灯集异》记载了这个故事:相传明朝时苏州有个叫沈万三的人,他心地善良,在渔人手里救了百余只青蛙。青蛙知恩图报,送给他一个瓦盆。后来沈万三的妻子不慎掉落一枚银钗在盆里后,盆里竟然“银钗盈满,不可计数”。沈万三也因此成为苏州的大财主。聚宝盆是富贵生财的象征,与吉祥如意节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它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在民间颇受欢迎。

二、珍贵高雅的艺术价值

核雕不仅有着文化价值,更富含珍贵高雅的艺术价值。在核雕《八仙过海(单粒)》中,八仙姿态是各不相同的,如钟汉离美髯长须,持芭蕉扇;韩湘子头扎布髻,手捧花篮;曹国舅身着官服,手持拍板……八个神仙不同的形态特征在小小的单粒核雕上得到了生动的表现。不仅如此,在表现八仙的动作形态时,力求让人们能感受到超出雕刻本身的神韵。如何仙姑的秀美动人、吕洞宾的风流潇洒、张果老的慈祥风趣、韩湘子的文弱书生气都被刻划得淋漓尽致。这是核雕作品《八仙过海(单粒)》的艺术欣赏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雕刻出如此形神兼备的作品的呢?这就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线条、人物布局和刀工。《八仙过海(单粒)》在线条上以曲线为主,以表现出服饰的轻柔飘动之感,当然也不乏表现宝剑刚劲锋利的直线。两种线条刚柔相济,线条流畅自然、细致入微。

作品以全景展示聚宝盆和八仙,人物与人物、人物与景物之间在布局比例上关系准确,并且每个人物的身体各部位也符合一定的良好比例,达到了和谐之美。

核雕是一门减法艺术,即通过微型刀具刻、镂、钻、切、割、冲、剥出风景人物,实现形与神的融合。在此过程中,创作者的刀工是否精确,对于雕刻的成败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鉴赏者可以通过观察作品留下的刀痕来检验雕刻者的刀工。

三、把玩健身的实用价值

核雕另一个价值体现在它的实用性上,即爱好者们可以通过把玩核雕缓解生活与工作压力,甚至对自身的一些疾病或症状进行自我治疗。

据我国中医研究发现,人体的五脏六腑和四肢手脚都可通过经络连接成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据《灵枢 逆顺肥瘦》记载,“手之三阴,从胸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即指人手对经气的接通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手掌上存在着许多穴位,与心、脾、肺、胃、肝等器官部位息息相关。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刺激中冲穴来缓解胸闷、昏厥、痉挛等症状,刺激鱼际穴来防止感冒、眼痛和眼睛充血,刺激少府穴来治疗心悸癔症、心脏疾病等。而核雕质地坚硬、小巧精致,最适合在把玩时用来刺激穴位,玩家既可以在工作之余娱乐放松,又可以缓解疾病症状,可谓一举两得。

在进行核雕手疗时,爱好者可以通过搓、揉、压、扎、捏、蹭、滚等方式来刺激穴位,压扎出酸、麻、胀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核雕来进行穴位刺激时,要小心谨慎,以免伤害艺术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更奇妙的是,经常把玩可使核雕升值,因为人的手心会分泌汗液和脂肪类物质,它们可以使核雕表面颜色变成深红色。核雕越玩越有光泽,最后会呈现出半透明状,到这个时候它的身价也就不可估量了。

综上所述,核雕具有诸多价值,可谓是实实在在的宝物。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