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事 人搜罗的热门之一,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
明代核雕的核材多为桃核与杏核,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出现了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花船、人物等核雕,核雕物品不仅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许多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把玩。
核雕在历史上素有南北之分,苏州、上海、福建、广州、湖北等地称为“南工”;潍坊、廊坊、天津、西安等地称为“北工”。南北两派的核雕工艺并不存在优劣差异,只是在材料使用、加工工艺、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上有所不同,一类精致入微,一类神韵豪放。南派在浓厚传统艺术的熏陶下,作品细腻优雅,技法纯熟,将南方婉约隽秀的山水人情表現得淋漓尽致﹔北方更倾向于传统手工作坊式生产,精时琢磨,多能展示出作品浓厚的个人风格。其中,“南工”以舟山核雕为代表,“北工”则以潍坊核雕著称。
舟山核雕与潍坊核雕在艺术风格与选材上各具特色。舟山核雕的罗汉观音、八仙念珠,刀法雄健,形简意赅﹔潍坊核雕传承有序,巧用桃核上的自然麻纹,别具风格,尤得其妙。此外,舟山核雕多用橄榄核为材料,用來雕刻的橄榄核是产自广东一带的“乌杭”品种,制成的作品稍经抚摸便滋润光滑,极富收藏价值。而潍坊核雕主要是用桃核为材料,并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的自然麻纹雕出各种生动的景物,如山水、花鸟、人物及车船、首饰、印章等优秀作品。